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工动态 >> 正文

【书香力行】品鉴书香第一篇

日期: 2018年11月08日 15:18   浏览量:

心囿于城

万思远,食品与环境学院,伯川书院,2018级本科生。

未经世事的孩子读《围城》,只像是买票看话剧,热闹便罢,哪懂其中辛酸。在此,仅谈谈我对本书的一孔之见。先生十分善于从神态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先生笔下的每个人皆有灵魂。你或许不爱其性格,但你总能记住他们,甚至为他们身处那样的社会而叹息。然而,与社会的灰色调相反的是自然景观的可爱。“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如此多娇,令人想起“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若谈起情感主旨,我只是妄测。“Marriage may be compared to a cage :the birds outside despair to get in , and those within despair to get out. ”这句话是书中引用法国散文家蒙田诗句的原版。人们常将爱情视作围城,得不到便心痒难耐,一旦涉足又千方说其不好失了自由。但围城又何止于爱情,工作与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困于围城内外,城外的人倾羡城里的人有小家,有尚且体面的工作,于是冲破头脑;城里的人默默忍受生活对尊严的挑衅,心力交瘁,熬白黑发。其实,城里也好,城外也罢,受困总是人心。

不具前行思想,没有奋斗的意志,终无挣脱牢笼的能力。城内城外,终是困兽。愿你我都能坚守本心,努力拼搏,不心囿于城。

善战之胜,无智无勇

聂雪阳,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伯川书院,2018级本科生。

立足于当代的我们为什么要读兵法呢?《孙子兵法》本身便给出了答案,《始计篇》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意思是军事是关系国家存亡的大事,一定要仔细审察,从而把战争上升到国家、民族层面对其进行研究。“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指出长久战争对国家发展带来的危害,体现了对战争应持慎重的态度。

《孙子兵法》中论述了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以及战前准备的重要性,《始计篇》中“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分别指政治、天时、地利、将帅素质、军事体制五个方面。“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可见孙子对影响战争的各种因素都了如指掌,在几千年前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影响战争胜负最重要的因素便是民心所向,至今仍是颠簸不破的真理。

战前准备充分,战争便会向预料的方向发展,不动声色中胜利的天平已经倾斜,正如文中所言“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对于我们来说,事情的结果显而易见,而决定结果的因素却往往被忽视,因此我们有必要传承孙子的思想,知胜于前。

人为什么而活?

王雅洁,生命与医药学院,长春书院,2018级本科生。

有多少人这样想过:“人为什么而活?”是功名利禄,还是幸福快乐,亦或是平淡祥和?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完美答案,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于“活着”的概念又似乎有点含糊不清。是在每天起早贪黑中想象惬意吗?还是在摸爬打滚中梦想美好。每个人都活在懵懂中,而一本余华的《活着》将我们拉回真实。

在一次访谈中,记者问余华:“您觉得最有力量的汉字是什么?”余华说:“活着,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而余华带着对这两个字的敬仰创作了一部冰冷而又温暖的小说——《活着》。

《活着》其实是一部很真实的小说,它赤裸裸地将人生的悲惨与不幸叠加在一人身上,撕破给人看。作者用一个人的一辈子去阐述“活着”二字,用14万字去讲述中国人这几十年的辛酸历程。

读完《活着》,你会折服于作者平淡无奇却又让人心痛压抑的文笔,你会为富贵如闹剧一般的一生落泪,为所有逝去的人心怀不舍。作者很残酷,他残酷到不让一个孩子活下来,他也很善良,他善良到让富贵拥有全世界最好的妻子儿女,拥有大家对他的帮助。生命中本就存在太多的苦难,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承受这些苦难,像富贵一样,坦然的面对一切不公和挑战,发现人生的丰富和人性的美。

“人为什么而活?”也许《活着》告诉了我们答案:“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便是最好的幸运,亦是最大的运气。

生存与生活

王冠驰,文法学院,长春书院,2018级本科生。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现如今,这种孤独几乎随处可见,这正是当下都市中人的真实写照。这种孤独产生的根本原因便是在城市的纸醉金迷中,人们在谋求生计与追逐梦想的路上四处碰壁,选择生存还是生活成了无可避免且难以抉择的问题,而村上春树先生在《舞!舞!舞!》这本书中给出了答案:先生存,再生活,绝不为生存放弃生活。

书中的主人公是名杂志作家,他的工作是穿梭于城市之中,将一个个平庸无聊的生命加以粉饰,使其以一种“光鲜”的假象展露在社会面前,他自嘲为“文化扫雪工”,他不屑于从事这种工作,而他只会告诉你:“我要活着。”只有活着,才能去领略世间万物,品味人间疾苦,才能去改变这个你所痛恨的世界,这一切的前提便是:活着。所以,“生存”是要放在首位的。而你又不能为了“生存”而放弃“生活”。主人公在工作结束之后,便开始了他的休假时刻,他走进回忆,开始奔走,开始探求,开始享受自由的孤独,他定不会被金钱限制,因为他知道,“生存”是要服务于“生活”的,人不可能不为六便士活着,可总得抬头看看月亮。

老师也曾经告诫过我们,大学的生活将会出现两个极端,颓靡至极与丰富至极。在大学校园中,我们也都应该选择生活,而不仅仅是为了一纸文凭,浑浑噩噩地度过这宝贵的四年。要想重振大学之道,不光光是要靠老师们,更在于我们这些普通而重要的学子,要跳要舞,要生存,更要生活,牢记诗人的那句:“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鲁迅——中国魂

方雨萌,商学院,国栋书院,2018级本科生。

鲁迅先生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他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是那不见硝烟战场上的民族斗士,是那黑暗凄冷道路上的熊熊炬火,是我们华夏民族的精神图腾,不朽丰碑。

《鲁迅选集》正是那个水深火热年代中国的真实写照,人们愚昧麻木而不知,社会封建腐朽而不察,但鲁迅先生却是难得的清醒者,他认识到了国人根深蒂固的奴性思想才是社会发展的桎梏。于是他站了出来,毅然弃医从文,决心改变悲哀凄惨的社会现状;《狂人日记》中那句尖锐刻薄的质疑“从来如此,便对吗”,那句振聋发聩的呼喊“救救孩子”,人人都是被害者,但人人又都是刽子手;读《祝福》,我悲叹于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和摧残,那个年代不知有多少祥林嫂,她们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接二连三的坠入生活的泥沼……鲁迅先生以笔为剑直指痛处,毫不留情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人性的丑恶。他始终坚定不移地践行着时代赋予他先觉者的使命,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前进。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他对民族的无悔告白,“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对斗争的慷慨誓歌。无论是动荡年代还是和平盛世,他的作品永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精神魅力。我们应该读鲁迅知鲁迅,去思考去传承,鞭策自己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目标不断前进!

 

学工动态

通知公告

常用链接Most used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