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护卫队介绍
日期: 2025-11-04
浏览量: 0
一、队伍沿革:薪火相传的护旗力量
(一)历届骨干成员名录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国旗护卫队自组建以来,始终以“护卫国旗、践行使命”为核心,一代代骨干成员带领队伍坚守初心、锤炼作风,以下为历届核心骨干信息,完整记录队伍的传承轨迹:
届次 | 队长 | 指导员 | 核心骨干(副队长/班长/分队队长) |
2025届 | 郑舒玮 | 唐明灿 郑旭洋 | 队列副队长:孙慧鑫;常务副队长:孙尚文、吴禹箮;班长:李延超、王意天、李丰毅、王嘉毅、姜金池、李妍霓、贾怡然 |
2024届 | 许魁硕 | 刘恩宇 陈炳旭 | 队列副队长:郑舒玮;常务副队长:高宇彦、王冠淇;班长:奚金昊、严洪锐、唐明灿、朱修懋、柳涵研、郑旭洋 |
2023届 | 高梓涵 | 王犇 王永煜 | 队列副队长:许魁硕;常务副队长:董昊洋、李晨;班长:刘恩宇、陈洪钊、刘铭轩、陈炳旭、李子璇 |
2022届 | 程一栩 | 任安桐 李欣昊 | 队列副队长:高梓涵;常务副队长:徐嘉鸿、方健琦、李子怡;班长:张佳一、王犇、王永煜、何宴武、陈星宇、王旭一、刘经纬 |
2021届 | 吴家荣 | 陈芃宇 叶苇一 | 队列副队长:程一栩、任安桐;常务副队长:李欣昊;班长:陈嘉毅、李昀桢、张屹骏、丁云丽、陈星宇、王雅 |
2020届 | 王桢赢 赵汉卿 | 孙荣德 | 队列副队长:吴家荣;常务副队长:陈芃宇;组织副队长:陈嘉毅;副指导员:杨芊芊;班长:王一言、徐澳韡、陈嘉鸿、叶苇一、任楚颖 |
2019届 | 王桢赢 | 唐晓丽 | 一分队队长:陈嘉鸿、徐澳韡;二分队队长:梁浩、赵汉卿;副指导员:王一言;宣传班长:刘欣茹 |
2018届 | 刘轩渤 | 唐晓丽 | 副队长:张华龙、刘颢诚、李禹辉;副指导员:王桢赢;班长:马庆峰、李高举、吴维凡、杨子豪、刘文豪、陈润泽、宋哲铭、郭曹政 |
2017届 | 孙焱钊 | —— | 常务副队长:孙荣德;指导员:邢恩源;副指导员:于凤飞 |
(二)队伍精神内核
“一日护旗,终生爱国”是国护队始终坚守的信念。从日常训练到正式任务,队员们以严苛标准践行使命——顶烈日、冒严寒打磨队列动作,用整齐步伐与铿锵口号展现护旗者的担当。正如2024届队长许魁硕所说:“迎着七点钟的太阳站在队伍里,随着雄壮的国歌响起,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一刻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先烈的牺牲,作为国护一员,自豪感和荣誉感油然而生,我们护卫的不仅是国旗,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二、护旗心声:队员的成长与感悟
(一)骨干视角:责任与传承
1. 24届指导员刘恩宇:“队员的成长是最大的骄傲”
作为团队负责人,刘恩宇最自豪的时刻,是“亲眼目睹队员们在每一次训练中迈出整齐划一的正步,每一次在重要场合成功升起庄严的国旗”。他认为,这些瞬间不仅是对日常严格管理、悉心指导的肯定,更是对无数次带训付出的褒奖:“当国旗方阵迎着晨光走过校园,我能清晰感受到,所有努力都没有白费,我们在守护国旗的同时,也在帮队员们成为更坚韧的人。”
2. 21届队长吴家荣:“国护是淬炼品格的沃土”
吴家荣始终关注队员的思想成长,他表示:“如果队员加入国护后,能从懒散变得坚韧,从浮躁变得沉稳,说明我真正带去了正向影响。”他常对新队员说:“沉沦浊流总是简单,想成为他人景仰的楷模需要付出努力,国护就是这样一片沃土。希望你们离开时,带走的不仅是队列动作和戎装,还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和肩上的责任——既然选择加入,就记得这支队伍的独一无二。”
3. 24届指导员陈炳旭:“护旗经历重塑爱国情怀”
曾因高考失利错过军校的陈炳旭,在国护找到了信仰的归属感。作为国家一级篮球裁判,他如今每次参与赛事,看到升国旗、奏国歌环节都会肃然起敬:“这是两年多国护生涯的熏染,是对国旗发自内心的敬意。现在不管做什么工作,听到国歌、看到国旗,内心的热血都会被点燃,这份忠于祖国的赤诚,是国护给我最珍贵的礼物。”
(二)队员故事:初心与蜕变
1. 24届队员孙慧鑫:“国护圆了我的‘军装梦’”
“很多人对国护的第一印象是帅气的军装和整齐的步伐,我也不例外——高考时因成绩与军校失之交臂,加入国护让我离梦想更近了一步。”孙慧鑫坦言,国护的训练强度远超预期:“早训、晚训、体能拉练,每一项都是对意志和体能的考验,但正是这份‘苦’,让我慢慢变得挺拔自信。和队友们为了同一个目标拼尽全力的团结感,是大学里最珍贵的回忆,而亲眼看着国旗在国歌声中升起的自豪感,更是无可替代。”
2. 24届队员吴禹箮:“国旗是青春与责任的交点”
在吴禹箮心中,国旗的意义藏在每一个细节里:“是清晨训练时额角的汗,是整理旗面时指尖的郑重,也是看着它升起时心里藏不住的骄傲。”作为护旗者,她始终记得自己的使命:“我守卫国旗,就是守卫作为中国人的信仰,守卫祖国的信念。它像灯塔,指引我用青春和热血捍卫国旗尊严,用坚强意志面对每一次风吹日晒,在我心中,国旗永远是无上的存在。”
3. 23届队员郑舒玮:“第一次任务是成长的‘成人礼’”
郑舒玮至今清晰记得首次执行任务的场景——大一军训汇报表演闭营升旗方阵:“第一次穿上神圣的国护常服,站在万人瞩目的跑道上,第一次代表国护出旗,心潮澎湃到难以平复。手里端着的不仅是沉甸甸的步枪,更是交付给我的责任。当时出腿还不快、正步还不稳、军姿还不挺拔,但我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坚持不懈、精益求精,朝着‘合格优秀的护旗者’努力。”
4. 24届队员王嘉毅:“方阵里的每一步都踩着祖国的心跳”
同样以军训成果汇报大会方阵为首次任务的王嘉毅,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烈日下的队列训练、反复打磨的摆臂踢腿,所有艰辛在踏上主席台跑道的那一刻有了意义。目光紧随前方的国旗,鲜红耀眼,每一步都像踩着祖国的心跳。周围的目光让我明白,这不仅是个人的成长,更是团队协作的荣光——整齐的方阵教会我团结,所有队员一起努力、一起走好每一步,才能展现最好的国护风貌。”
5. 24届队员姜金池:“国护让我从‘内向’变得‘自信’”
“国护是我进入大学后第一个参加的学生组织,刚入学时我内向慢热,总觉得孤单,是国护给我的生活添了颜色。”姜金池说,在这里她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却因对国护的热爱聚在一起。训练中,每一次摆臂踢腿都让我充满力量,每一次昂头挺胸都让我更自信。从队员到班长,看着新队员回复‘收到’的短信,就想起当初学长学姐耐心教我动作、分享学习资料的样子——国护对我来说,不只是学生工作,更是教会我自信、懂得传承的‘家’。”
三、日常训练:藏在细节里的坚守
(一)训练日常:以“零失误”为标准
国护的训练从无“捷径”,只有日复一日的打磨:日常训练中,队员需完成“站功”(每次3-4小时,用腰背十字架、脖领别大头针矫正姿势)、“走功”(正步踢腿需脚面绷直与地面平行,每次定腿10分钟不晃动)、“队列配合”(齐步换正步的时机误差不超过1秒)。24届队列副队长郑舒玮总结道:“国护教会了我四件事——责任,让我深知守护国旗使命重大;坚持,无论严寒酷暑,训练永不懈怠;传承,仪仗精神要一代代传下去;凝聚力,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这四件事已经融入我的大学生活,成为我前行的动力。”
(二)任务准则:每一次升旗都是“神圣使命”
校区国护承担日常升旗、军训汇报、开学典礼、校庆等重大活动的升旗任务。每次任务前,队员都会提前1小时到场,检查国旗是否完好、旗杆是否正常、着装是否整齐(肩章、腰带、皮鞋需统一标准);任务中,从“出旗”的步伐节奏,到“展旗”与国歌的卡点配合,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准。24届常务副队长孙尚文说:“只有当完美的队列动作与国旗、国歌卡点的时刻,所有训练的汗水才有意义。我们必须以最严谨的态度、最饱满的精神,守护好国旗升起的每一刻,让国家与民族的荣光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四、加入我们:成为护旗者,传承信仰
(一)老队员的寄语
23届指导员王犇:“作为新队员,要听从主官的训练任务和活动安排,积极参加队内组织的各种活动。更要时刻心系国旗——发现国旗、校旗出现问题时及时报告,主动参与维修处理,为建设国护出一份力。同时,作为大一新生,要平衡好学习、课余生活和队内任务的关系,在国护实现成长与学业的双丰收。”
24届指导员陈炳旭:“起初加入国护的原因或许多样,可能是喜欢军装,可能是想锻炼自己,但经过每周不间断的训练、忍住汗水的坚持,你们会明白,国护不是传统学生组织——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为了‘护卫国旗’的目标凝聚在一起。新队员难免会有不适应,但只要迈过那道坎,坚守最初的选择,就能从容不迫地看到清晨的霞光,收获独一无二的成长。”
(二)招募提示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国旗护卫队每年9月面向新生招募新队员,只要你热爱祖国、身体素质良好、能吃苦有责任心,愿意以实际行动护卫国旗,就能报名加入——在这里,你将收获挺拔的身姿、坚定的意志,更能收获“一日护旗,终生爱国”的信仰传承。具体招募信息将通过校区学工部官网、“大工盘锦学工”微信公众号发布,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