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香校园 >> 品鉴书香 >> 正文

技术时代的极权主义——2019级 褚钰洁

日期: 2019-10-30

浏览量: 0

《美丽新世界》出自于英国著名作家赫胥黎的笔下,与扎米亚金的《我们》和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合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这部小说尽显对“乌托邦”的批判。在这之前,描写乌托邦的小说通常将世界熏染成理想的类似大同社会的景象,而在赫胥黎的这部作品中,未来社会的人们生活于被高科技和高集权统治之下,在这个时代,科学技术控制着新世界包括人类繁衍后代的一切。每个居民的一生、生存的阶层,在还未降生的时候就已经被确定。这个世界有着严格的阶级分层,社会有着明确的分工。人们自出生就被约束,没有独立思想和人格,而他们却将这一切视作幸福。“美丽新世界”只是一个空名,其实质是可怖的。

在此书的故事里,作者首先描绘了极权主义之下的种族。在书中,除了一个“高度文明”的世界国,还有一个被称为“保留区”的部落。这个种族虽较世界国而言落后原始,但也是被先进的科学技术控制,不同的是这个部落的人是被父母生下来的,而不是科学技术培育而成。但是“父亲”以及“母亲”这类词汇是被“文明”的世界国所鄙夷的,在他们看来这些词汇猥琐肮脏,这个部落野蛮无比,他们无法理解这个落后部落的“弱势文化”。在他们眼中,保留区的语言、习俗、宗教都是十分怪异荒诞的。世界国的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文化是强势的,他们歧视身边的一些特殊人物,书中的约翰就是一个特殊人物,尽管他也是世界国的一名居民,但他是由母亲琳达生下来的。因此,约翰被称为野人,被伯纳带回世界国后,既无法融入世界国的生活,也无法加入保留区,只能在社会的边缘独自生活。

在“世界国”的极权主义下,他们的性别理念也让人细思极恐。尽管《美丽新世界》呈现的是文明社会的景象,然而在这个“世界”中,女性的地位极其卑微,阶层的上层通常被男性占领。作品中的寥寥几名女性都是地位低下的装瓶师或者护士,处于居中的贝塔级别。作品中的女性大都没有独立自主观念,尽管列宁娜对保留区具有较大兴趣,然而当她终于决定前去时却又心生胆怯,需要伯纳与她一同前往;琳达和芬妮,则将性爱甚至唆麻视为快乐之源,认为同男人在一起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她们毫无保留的将自己当成男人玩弄的工具与附属品,认为女性就是为了满足男人的需求而生,几乎到了没有尊严的境地。

除此之外,《美丽新世界》还让人不由思考科学技术的两面性。书中呈现的社会,是一个科技正在进步的社会,科技的进步仿佛是一种助推剂,使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向好发展、解决温饱问题等等,但作品中描绘的人们虽不愁吃穿,却已沦落至最可怕的境地,那便是没有思想,完全成为极权主义者利用科技进步操控的工具。美丽却腐朽的“世界国”让人们看到,科学技术可以是推动世界前进的飓风,也可以是使人类毁灭的利剑。高科技若能够被利用得当可起积极作用,若被心怀叵测者所拥有,则是恐怖的灾难。

与同为反乌托邦作品《1984》不同的是,赫胥黎笔下的《美丽新世界》包裹着一层毒性糖衣。他用精神药物和催眠技术织就此书的“美丽外表”,而正是这外表让人们更透彻地窥见了其中的腐烂内里,以及赫胥黎对极权主义和技术滥用的深刻批判。书中的字里行间,无不展现了作者对“乌托邦”社会中人们如同行尸走肉般活着的无奈,以及对科学技术被心怀鬼胎的极权主义者破坏和利用的痛恨,美好的“乌托邦”世界已不复存在,若要重新获得幸福,必须重新定义科学技术应当发挥的作用,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将人从统治之中解放出来。


品鉴书香